在消费级机器人领域,2017年有两个关键词:“小型化”与“机器视觉”。首先是小型化:以往平板方案+滚轮的机器人由于设计同质化、成本过高正在逐渐转向桌面级、小体积发展。比如许多针对早教类的儿童机器人。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级机器人的智能。无人机小型化则大多是因为要与大疆的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虽然大疆自己也推出了小型化的Mavic。在小型化无人机方面,高通通过与中科创达合资成立的创通联达(ThunderComm)以及深圳的一些ODM合作,来支持更多想采用高通无人机平台做无人机的厂商。小米无人机在遭遇第一代的“炸机”失利后,目前也开始谋求与高通的合作。相信在小型化无人机方面,手机芯片厂商将有更多的动作。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技术分支,在机器视觉领域,IP提供商CEVA已经有25个license授权。在神经网络领域已经有了第一个出货的中国厂商,据透露是福州瑞芯微。机器视觉正被更多的应用在机器人以及无人机领域。2016年初CES展上,YUNEEC的避障SHOW让更多厂商意识到机器视觉的重要性。随后出来的新品在机器视觉与避障算法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与强化,如零度智控、曼塔S6、零零无限HoverCamera等。大疆推出的精灵Phontam4更是展现了无人机机器人视觉的巨大可能性——五向感知、四向避障。可以预测多向的视觉避障将成为无人机2017年的进化趋势之一。当然,机器视觉中的模式识别、SLAM(实时定位、地图构建、路线规划)等功能也在被越来越多应用到无人机、VR等领域。
此外,根据大疆此前透露过的调查问卷,大疆对于VR、头戴式显示器等技术非常感兴趣。此前大疆就曾跟大疆就曾与蔡司(CarlZeissAG)合作,推出Cloudlight FPV应用,透过蔡司的头戴式显示器来操控大疆的无人机,并支持头部追踪(Headtracking)。部份知名航模公司(例如Fatshark)已经推出支持头部追踪的FPV眼镜,用户能透过摇头来改变视角。
2014年,法国的Parrot公司推出首台支持VR眼镜的一体化无人机Bebop。只要用户上连接OculusRift,Bebop的180度鱼眼镜头就会一边进行影像增稳,一边利用OculusRift追踪头部动作,改变图传视角,带来更理想的沉浸式体验。后来,理光(Ricoh)和柯达(Kodak)等相机公司纷纷推出了消费级全景相机,透过180度的鱼眼镜头进行拼接,降低了全景拍摄的难度,也能录制全景视频。
因此,综上所述,2017年支持VR设备的全景相机将会逐渐成为无人机的标配。YouTube在2015年也开始支持全景视频,而Facebook也在2016年支持全景的照片和视频,使VR内容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爆发。目前在YouTube和Facebook,就充斥了大量的全景航拍片段。当然,要生产一体化的VR无人机目前还面临不少挑战,比如眩晕感,以及操控的延迟感。其次,全景视频需要进行大量的拼接和渲染,其数据传输量亦是传统高清图传的数倍。因此支持大数据量的图传模块也成为一大技术瓶颈。
除了无人机,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还将更多的应用到工业生产中。2017年将产生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在工业生产中部署AR和VR,例如,结合IoT与VR解决方案,工厂的工人能够查看所有连接的机器人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工作效率。我们提到智能工厂,一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流水线上遍布着机械手臂。目前中国以33.23万台的位居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第一。
尽管如此,相对于韩国每万名工人工业机器人拥有量478台,日本314台,我国的机器人密度并不够高。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订单量258900台,存货1779000台,中国85000台,存货332300台。根据IFR的估计,到2018年期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年均增幅将达15%,中国是世界市场上增幅最快地区,2018年其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将超过三分之一。当然,这些工业机器人中大部分仍是被国外公司所垄断。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只能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供需,一旦涉及到较复杂的工序便会出现匹配度不好、应用不到位等问题。
除了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还需要将不同工厂之间通过联网构建起虚拟制造体系,同时搭配物流、采购等整个生产环节。在这个互相连接的过程中,传统工业领域的巨头正在努力打造“工业物联网”(IIOT)。其中西门子推出了工业云平台Mindsphere,目前已被用到了生产现场。在云平台上,通过分析机器背后的数据,优化运营和流程,实现提升效率、节约成本、增加收入。当然,人工智能在这里对于智能分析和机器学习的能力也不可缺少。IBM为西门子的MindSphere平台提供了多个分析工具,包括预测分析、规范分析和认知分析。此外IBM自身也推出了IBM Watson物联网平台。
相对于西门子,GE通用电气也推出了工业云平台Predix,同时面向所有工业互联网开发者全面开放。开发者可以在该平台上开发各种工业级APP。用GE自己的话说:“GE昨天还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一觉醒来已经成为一家软件和数据公司了。”
华为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力推的是“一云二网三平台”的整体架构解决方案。包括Boudica物联网芯片、IoT-OS物联网操作系统,华为在大数据平台层提供分布式的数据处理系统FusionInsight。作为NB-IoT标准的引领者,华为还为物联网提供业界最轻量级的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在联接“物”的数量、广度及超低功耗表现上领先业界。
微软目前在国内力推其云平台MicrosoftAzure,而谷歌则推出了一个新的Android分支——Androidthings,专门用于智能设备和物联网。在IT与OT急速融合的当下,各大巨头跨界的脚步越来越急迫。可以预见的是,工业物联网绝不是孤立的存在,它的发展会跟整个物联网的整体技术发展方向并行。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将成为2017年工业物联网的一大看点。
提到汽车电子,从驾驶辅助到无人驾驶以及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几年的热门话题。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汽车电子以及车联网相关的产业规模,很可能成为单项细分市场中唯一可媲美智能手机产业的庞大市场。首先看汽车智能化,其实主要目的是智能化科技配置对驾驶员的操作行为进行辅助,甚至跳脱出电脑对驾驶员的辅助,进入完全自动化无人驾驶的“自动驾驶汽车”。以ADAS为例,目前全球汽车整体的安装率都不高。据PRNewswire咨询公司测算,2020年全球ADAS渗透率将超过25%,新车搭载率将达到五成,而届时中国ADAS渗透率将达30%。
如果把先进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分成0到5等级的话,那么目前的所谓自动驾驶大部分只能到2或3级,充其量只能称为“驾驶辅助”。整个自动驾驶的技术包括资料采集、计算、算法、人机交互界面等方向,未来还需要继续进行技术演化才能做到真正的自动驾驶。除了以视觉处理为主的驾驶辅助系统,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就是车与车、车与终端之间的V2X(vihicle-to-X)通信如何将大量的视频质量进行快速的、远距离的传输,这里牵涉到多种无线连接技术,包括远距离的2G、3G、4G LTE技术,以及短距离的WIFI、低功耗蓝牙技术。
再来看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电动系统取代燃油发动机和变速箱,同时新能源车的零部件数量也有望减少到几千个,相比燃油车的1万个以上大大简化。而中国政府则将新能源汽车视为战略性的弯道超车项目。从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制定了颇具吸引力的鼓励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7年值得期待的一个趋势是部分车用IC的国产化。汽车电子产品既具备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又具备汽车产业工作环境要求苛刻、认证周期长等特点,因此进入壁垒很高。在新兴汽车生态圈中,由于汽车电子处于成长阶段,欧美日韩等大型零部件厂商具备技术优势,同时参与标准制订,长期把控关键系统的竞争格局。相对来说新能源汽车生态格局刚刚开始建立,行业壁垒还没有那么高,因此不少国产IC厂商将新能源汽车视为一大机遇。凭借性价比优势,国产IC将在某些领域替代国际大厂。不过与消费电子的市场逻辑不同,汽车电子需要把成熟度、稳定度、安全性与可靠度作为优先考虑,而功能性设计和性价比则是其次考虑的事情。
ELEXCON 深圳国际电子展
ELEXCON深圳国际电子展作为中国地区备受瞩目的专业电子展,立足于华南庞大的电子产业集群和持续不断的创新动力,通过全面展示 “从元件到系统、从设计到制造”的最新技术和产品,推动跨界融合创新,提升华南电子产业设计和工艺水平。ELEXCON2017定于12月21-23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同期举行“深圳国际嵌入式系统展”、“深圳国际电动汽车技术展”和“深圳国际先进制造与智能工厂展”,将吸引超过800家专业展商、5万名来自电子、汽车、工业以及物联网领域专业观众共同参与。